鋰電池致災隱患因子與偵知防制
📅 2024/6/24 韓國電池工廠爆炸起火,只花了 42 秒全面失控,釀成重大傷亡!
一、前言
韓國電池工廠廠房 2024 年 6 月 24 日驚爆大火,目擊者說一個電池組發生爆
炸性燃燒,隨著工廠內部電池組不斷爆炸,火勢迅速蔓延。電視畫面顯示,由煙
氣出現至熱失控爆炸僅僅 42 秒,連續爆炸後,無法滅火,致工廠大火焚燒毀,
且不斷發生小規模爆炸、火花四濺,使搜救隊員難以進入工廠內部,現場尋獲
2 3 具遺體,慘況 難以相信。由於鋰電池化學活性高,燃燒很難以傳統的滅火方
法處理,據稱消防人員很難完全撲滅大火,救災安全堪慮。
⚠️【為什麼鋰電池這麼危險?】
🧪 含高揮發性電解質
🔥 高溫易產生爆炸性氣體
🔋 濫用/碰撞/過充→可能熱失控
「傳統滅火手段難以撲滅,火勢常持續擴散,搜救困難重重。」
二、
離子電池致災隱患 歷程
鋰離子電池存在安全隱患,因為它們含有昜燃電解質,氧化還原反應,高溫
會產生易燃氣體及毒氣,如果損壞碰撞或充電不正確,可能會導致爆炸和火災,
且持續電化學連鎖反應,高電壓充放電及輻射熱等延燒擴大危害,難以滅火。由
鋰離子電池釀災進程中,致災原因隱患徵兆時序歷程,如下:
(
一 電芯濫用:例如過度充電、電池誤用或撞擊濫用、曝露在高溫下、製造缺陷
或穿刺短路等。
(
二 過度充電會加熱內部的電解質 化學物質 碳酸酯類 )),引起放熱反應,產生蒸
氣煙霧,致使包覆鼓脹。
(
三 高溫化學物質產生氫氣及氧與毒性氣體,又會降低隔離膜的性能,產生分解
固體電解質介面層 SEI) 。
(
四 當結晶隔離膜被破壞時,會導致短路發生熱失控,使電解液噴溢火焰。
🧯【致災歷程四步驟】
1️⃣ 電芯濫用(撞擊、過充、高溫)
如果電芯的實際使用條件不適當,從而造成電芯內部結構加速損傷以及引發
部分關鍵原材料加速失效的情況,稱之為電芯濫用。濫用經常會最終導致電芯安
全失效,即熱失控。在此熱失控過程,電池由於自身的歐 姆反應和副反應,導致
溫度升高,電池內部會發生以下化學變化:固體電解質介面層 ( 分解、正 負
極材料和電解液之間的反應、電解液分解以及電極活性材料和黏合劑之間的反應,
並且在此過程中伴隨著內短路發生、熱量產生、廢氣的混合物即電解質溶液蒸氣
或易燃有毒氣體 如 0 2 、 HF 等 釋放等現象。
2️⃣ 電解質氣化(鼓脹+煙霧)
3️⃣ 隔離膜失效(產毒氣+內部短路)
4️⃣ 熱失控爆炸(火焰噴發)
一旦電池熱失控傳播,一發不可收拾,只能隔離抑制火熱,讓該受損害區不
延燒,讓該區燒完為止。必須極早期發現告警,能事先自主制止,防阻熱失控 產
生,防患未然,等到火警警報為時已晚,而必要早期隱患事件通報定位及聯動制
止。多數警報設備只針對火源火警探測,缺乏致災因素之隱患早期探測,而且物
體表徵溫度異常也探測不足,缺少異常熱源的熱成像監測儀器、測溫或變形易位
的光纖檢測等新型手段,補足熱失控前期釋放擴散的可燃氣體蒸氣探測技術不易。
另一旦發現異常,缺少必要手段快速遠端確認現場情況,及立即現場處置,例如
覆蓋防火毯或自動移除異常對像物源。加強傳统消防探測與滅火抑制能力之不足
或不適用,應以預防防阻為先,極早預知致災隱患因子,以偵知連動深度防禦。
🔍【致災「預警」因子】
🔸 電芯異常反應
🔸 內部溫升快速
🔸 釋放易燃氣體(如氫氣、HF)
🔸 發生膨脹、變形、冒煙或噴焰
🛡️【如何防止鋰電池火災?】
✅ AIoT 智慧感測器系統
📡 實時偵測溫度、變形、可燃氣體
⚠️ 提前預警 → 斷電 → 冷卻 → 控火
🧠 搭配機器學習判別異常趨勢
🚨 迅速通知+自動防護裝置(如:滅火毯、自動移除異常電池)
🔍 結語:提早偵知,比火警響起更重要!
🛠️ 智慧偵測+主動防災,是面對鋰電池風險的唯一解方!
最近幾年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應用,
例如 IoT 和 AIoT 智慧物聯網的資料運算和模型訓練,都能夠藉由智慧型感測器來發揮到更多領域。採用最可
靠的安全監測方法,爭取足夠的應變時間以避免災害擴大。整合快速防
控、數據採集、聯動滅火裝置及告警分享,關斷電源 。增加及早發現、
告警處理、斷電、冷卻降溫等等, 才能有效提升防滅工作的效率。
可以利用儀器或資料擷取系統,將感測器的類比電壓和電流訊號轉為電腦可以計算的數位訊號,
以便後續分析和呈現。由於智慧式系統的普及與小型化,已經有感測器業者將智慧演算與感測器整合在一起,
並利用智慧系統所具有的處理能力,進行即時訊號處理、判斷、或控制的功能,
成為智慧型感測器,它的好處是: 可提供即時反應,如安全或防災用途
- 進行自我診斷,立刻偵測感測器異常與否,並提出警告
- 直接在前端分析資料,無需等到回傳到電腦才計算
- 進行資料壓縮,降低後續資料傳輸資料量(這可節省後續網路頻寬以及儲存費用)
- 進行機器學習或 AI 算法,直接進行參數優化
針對離子儲能系統火災的發熱、冒煙、排氣、膨脹、噴焰等潛在隱患徵兆,
我們需探討並採用相應的產品,聚焦於這一迫切的研究議題,演繹出最可靠的安全監測方案,
爭取在必要時斷電或移除隱患,以防災害擴大。 先進的多元感測整合極早期偵知致災隱患因子之解決方案,
能夠自行縮小異常範圍、快速精準定位問題隱患,使其可視化並集中控管,實現自動化預防與抑制。
這樣可以預先避免異常隱患的發生,及時偵知,將損害降至最低。
👤 作者:宋郁德/中華民國仲裁人・消防師事務所
📖 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